善战者无赫赫之功
善战者无赫赫之功
善战者无赫赫之功。
同样,汉朝真正搞定匈奴和西域的还是宣帝,但是我们现在把这些功劳全部记在武帝一朝了。
宣帝和赵充国是彼此成就的。宣帝时期,非常有军事民主。宣帝的政策会询问各位将领,然后各位将领会找熟悉边疆的下级军官会商,形成政策后,上报中央,中央再加以讨论,形成政策后,允许地方将领按照不同的政策,先期进行实验,然后根据政策实行效果,继续辩论。所以赵充国有充分机会把屯田思想阐述出来。
这种的政策制定和执行,是非常先进的。用西方语境就是可持续治理,adaptive governance,学习,实践,总结,学习,实践,总结,轮着搞。用现代中国语境就是,实事求是、群众路线、理论联系实际。这种执政水平,在中国历史上也是非常非常少见的。汉朝中前期成就那么高,肯定有其制度上的先进性。
题外话,宣帝朝很多执政措施,非常具有先进性。比如,管理学上劳伦斯·彼得(Dr. Laurence Peter)悖论:人都要晋升到自己不称职的位置上。宣帝时期,就不晋升有成绩的地方长官,但是予以待遇和报酬的激励。这样就避免了地方官为了政绩,搞一些短视政策的激励不相容问题。
不能把赵充国的贡献简单的理解为军屯。赵充国的贡献可能被后面的封建王朝误解了。认为是屯田,是解决中央财政,实现耕战一体的完备政策。宣帝时期,对匈奴还处在军事相持的时候,南线出了大乱子。让羌人里面实力最强的先零部北渡湟水,到了土地肥沃,能够兼营农牧地方。宣帝派赵充国化解这一个危机,击溃了先零部,瓦解了羌人联盟,从地缘上遏制羌人整合为一个国家。大萌朝也出了这个乱子,控制不了河套,最后还杀了首辅夏言,边务就不可收拾了。
赵充国的贡献在于,他有两个正确的方针:1,王朝不能让游牧部落占据宜农宜牧的关键地理资源区域。这是兵家必争之地,必须男当战,女当运的生死之争。如果游牧民族没有关键地理资源区,气候灾害就会耗空其国力。2,王朝应该重点打击游牧族群中的核心政治经济军事力量,防止集权政体的形成,最好让其处于分支社会中。
对于第1点的历史支持包括如下。1,之前武帝朝于夺下阴山,筑朔方城,巩固陇西和河套这两个农牧适宜地区。2,宋朝丢掉幽云地区,塞北三朝一直很稳定。3,明朝过早放弃河套,导致屯垦政策失效。4,达延汗和俺答汗吸引内地农业人口。5,严格划定牧区。柳条边和黑界地政策,禁止农业人口和农业技术在农牧交错带留存。
对于第二点的历史支持如下。1,匈奴五单于之乱。2,唐反复离间和拉拢突厥大小派系。长孙晟为代表的知边派。而且始终有少数民族将领在中枢。3,清朝羁縻蒙古,严格划分成破碎的盟旗制度。4,大萌朝又是一个反例。大萌朝史书上不停的小王子小王子。小王子是谁,有明一朝都没搞清楚。更谈不上收买干预。
因此,宋之后儒家演变成理学和心学,儒家官僚对外部世界的理解,很难达到汉唐时期水平,也很难理解到赵充国奏章中的精妙之处。
好比现在,美帝的学术非常发达,任何问题都有专家。那么美国国策调整,比绝大多数国家都灵活。那句话说摸着鹰酱过河,太乐观了。实际上,鹰酱是摸着全世界过河的。
李昂
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生态实验室助理研究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