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皇帝,大多都是登基后,就开始着手修建自己的陵墓。但明朝的崇祯皇帝却是个例外,可能也是因为国库紧张,就一直没有修。
1644年,李自成攻破北京,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身亡。然而,在面对崇祯皇帝的遗体时,李自成却有些犯难。虽然是要推翻明朝的统治,但他还是想让崇祯帝入土为安。
由于常年打仗,明朝的国库已经空了,而李自成他们也没有钱,关键是崇祯帝还没有自己的陵墓。最终,李自成只能用两副柳木棺材将崇祯帝和周皇后装起来,并胡乱的装进了已故田贵妃的陵墓中。
如果李自成能够坐稳江山的话,或许会重新给崇祯帝修建陵墓,再重新安葬。只可惜他在北京城只待了45天,就被迫离去了。
等到清军入关后,多尔衮和顺治皇帝,对于崇祯帝的安葬问题,也是比较重视的。他们入驻北京城后不久,便下令着手为崇祯帝修建陵墓,并命名为“思陵”。
之所以叫“思陵”,这应该是采用了南明政权对崇祯“思宗”的庙号。
可是当时,清军的财政也比较紧张。中国历史上对皇帝陵墓的修建,往往都是非常耗钱的。虽然崇祯是前朝的皇帝,但如果草草安葬的话,可能会引起天下人的不满。毕竟,在当时汉族人的眼中,他们是蛮夷,是受到排斥的。
所以,尽管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,顺治帝也是前后对思陵修建了两年,也算是初具规模。后来在,顺治十七年的时候,又做了一些修缮工作。
而我们现在看到的“思陵”,是在乾隆十年和乾隆五十年的时候,用重新做了两次修缮。那个时候,应该是清朝的国库比较充裕了,乾隆花钱又向来大手大脚。
后朝为前朝的皇帝修建陵墓,并妥善安葬,也算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,一个比较值得称赞的地方。从他们自身角度考虑,还是主要想笼络民心。